板栗不能和什么一起吃栗子+豆腐:可能导致结石。豆腐里含有氯化镁、硫酸钙这两种物质,而栗子中则含有草酸,两种食物遇到一起可生成草酸镁和草酸钙。这两种白色的沉淀物不仅影响人体吸收钙质,而且还易导致结石症。同理,豆腐也不能与竹笋、茭白、菠菜等同吃。2、板栗+羊肉:上火、呕吐。板栗是不能和羊肉一起同吃的,因为板栗和羊肉它们两者均属于大热性的食物物,要是同时食用的话很容易引发上火的哦。再者,二者都不易消化,同炖共炒都不相宜,甚至可能同吃还会引起呕吐。
板栗素有“干果之王”的美称,是山毛榉目、壳斗棵栗属。我们大华夏是栗子的故乡,在我国板栗树是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,祖先食栗约有4000年的历史,陕西半坡遗址中就有栗子的身影。古人对板栗的分类也相当细致。将最小的定为茅栗,最大的则称之为为板栗。而外形圆圆如子弹,皮厚味道像胡桃的品种,则被称为石栗。常见的种植型以兖州、宣州两地所栽培的品种为最好。
告诉你挑选栗子也有技巧。有壳的栗子最好选择色泽光亮,然后轻力敲或按外壳,感到实净的就代表水分足,肉质佳;外壳腍身松散,即代表水分流失,果肉或已坏。不过街市多数售卖半壳或去壳净衣,在挑选上就方便很多,只要观察有没有出芽、黑点及虫孔,就能分辨好坏。为求方便,不少人会买去壳去衣的真空包栗子,虽然能一眼看到栗子有没有变坏,但栗子离壳后,水分会慢慢流失,味道随之变淡,所以建议买后放雪柜冷藏,拆封后即要三天内食用。买回来后仍怕走漏眼?可以放进水里,浮上水面的代表空心果肉少、营养不良,煮后或带苦味,这些就可事前处理掉。栗子都有公母之分,公是呈扁形,母是呈扁圆状,有中菜师傅指母的味道是粉甜,公的味道则清甜。
①食用时间:最好在两餐之间把当成零食,或做在饭菜里吃,而不要饭后大量吃。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,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,不利于保持体重。②小心栗子表面的黑色焦糖:剥栗子时会发现,栗子皮黏黏的,吃完后手指也是黑糊糊的。这是因为炒栗子的糖大多附着在栗子皮上,锅里的圆砂和糖在高温下发生反应,形成黑色的焦糖,而焦糖中可能含有对健康有害的成分。③配合其他谷物食用:栗子虽然营养价值高,但热量也高,吃太多可能会出现腹胀的情况,每次吃 6-7 颗为宜。另外,栗子最好配合其他谷物食用,对老年人来说,可以将板栗和大米一起熬成粥,也可以将板栗蒸熟吃,既有营养,又有助于消化 。
在中国人看来,浙江开口栗板栗是千果之王,是三大木本粮食之一。在外国,浙江开口栗板栗被看作是健脾补肾的“人参果”。板栗,真的是好,好在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上。首先板栗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,含有丰富的钙、钾、锌、铁等元素,即使是孕妇在适量的情况下,食用板栗是有助于强身健体,消除疲劳。其次板栗的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,已经高出苹果的好几倍,对人的牙齿、骨骼、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有维持的作用,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、全身乏力、腰腿酸痛等症状。第三,板栗抗饿,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其他的坚果、干果要高得多,能有效地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量,帮助脂肪的代谢,起到耐饿减肥的作用。
在板栗的做法最最诱人的就要数糖炒栗子了,从古至今都非常地受欢迎,几乎可以算是街头小吃的“一霸”。糖炒栗子的滋味不用多说,大家也是了熟于心,翻炒过的板栗油亮溢香,肉色金黄,味道甘美,风味独特。这也难怪清代文人骚客对于板栗的喜欢已经跃然纸上,文人郎兰皋在《晒书堂笔录》中说:“闻街头唤炒栗之声,舌本流津。”而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》中更说:“栗子来时,用黑砂炒熟,甘美异常,青灯诵读之余,剥而食之,颇有味外之美。”据说乾隆皇帝吃过糖炒栗子后龙颜大悦,不禁写下了一首《食栗》“小熟大者生,大熟小者焦。大小得均熟,所待火候调。惟盘陈立几,献岁同春椒。何须学高士,围炉芋魁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