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子有着种种妙处,但用的时候还是要多加注意,“物极必反”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栗子也概莫能外。清代王世雄在其著作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曾说:“凡食均需细嚼,连液吞咽则有益。若顿食至饱,凡壅气伤脾。”意思就是告诫大家,吃栗子有益,但也要细嚼慢咽并且不可贪多。如果一次吃太多,不仅不能补养身体还会反过来伤害脾胃。曾给予过栗子极大肯定的药神李时珍,也曾友情提醒大家:“风干之栗,胜于日曝。”也就是告诉我们,未经风干的生栗子极难消化,甚至会对脾胃造成伤害。栗子的食用方法和数量不当,也会导致壅气带膈、脾虚等症状。当然除了吃多会造成负面效果,栗子本身的形态也自带危险。
1、抵抗衰老:相信每个女人都爱美,每个女人都想要拥有不老的容颜,我们可以经常食用栗子,因为栗子里面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,可以对抗衰老。2、促进胎儿发育:栗子里面的蛋白质、糖、钙、铁等物质含量非常丰富,维生素的含量也非常多,非常适合孕妇食用。孕妇在怀孕期间多吃栗子,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,还能够摄取大量的叶酸和胡萝卜素,可以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。3、缓解情绪:女人是感性的动物,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,栗子里面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,可以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,常吃栗子,可以舒缓紧张、压抑的情绪。
板栗替代主食的优势:1.板栗中的淀粉在升高餐后血糖的速度方面要比白米白面慢,所以即使是糖尿病人在不单独加糖的情况下,蒸米饭、煮粥的时候加几颗鲜板栗也是不错的选择。2.和馒头、米饭比起来,板栗的维生素B1、B2,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,鲜板栗的钾的含量也很突出。板栗虽好,不要贪嘴;替代主食,原味更美!
栗子花生鸡脚汤:材料:栗子100克,花生50克,红枣6只,鸡脚12只,蜜枣3只,盐5克。制作:栗子去硬壳,沸水略烫,去红色软皮,洗净。花生洗净,浸泡。红枣去核,浸泡。蜜枣洗净。鸡脚用沸水略烫,去黄色表皮及指甲硬壳,洗净,飞水。将清水2000毫升放入瓦煲内,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,武火煲滚后,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,加盐调味。 功效:益气养血、除湿通络。
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一个火锅形状的青铜器。考古专家初步认定,这是一个距今有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,锅里还有保定板栗板栗等残留物。如此看来,板栗早在汉代,就已经是人们饭桌上的美食了。宋代陶骨在《清异录》中就有记载:公元前400年,晋国与其敌对国发生战争。晋王统率大兵亲征。三军行至峡谷,被敌兵围困。兵马粮草全部都断了,人饥马乏,无力突围。已接近全军覆没。忽然,一个山野樵夫,面见晋王。说:“美食即在眼前,唾手可得,何忍饥待毙?”晋王如梦方醒,大喜过望。下令官兵摘取保定板栗充饥。美食一饱,士兵抖擞精神,拼死冲杀,挫败敌军,反败为胜。凯旋还朝后,晋王不忘栗子之功,封其为“得胜果”。又因为掠栗而食是在河北,故名“河东饭”。
鸡肉炖的栗子:材料:清远鸡1只(1100克)、毛栗500克、红椒2个、葱1根、姜10片、广东米酒1汤匙、生抽1汤匙、红烧汁2汤匙、冰糖5粒、盐1茶匙。做法:1、清远鸡切块洗净,葱姜备好。毛栗、红椒备好。毛栗去外壳,然后放入温水中去内衣。红椒切块、姜切片、葱切花备好。热锅下油香姜葱头。然后倒入鸡块爆炒。淋入广东米酒和生抽,放入冰糖。翻炒至鸡块微黄,水分渐干溢出香味。2、加入没过鸡块的水,倒入红烧汁。放入毛栗,撒入盐,烧开后转小火,盖上盖子焖煮(中途翻拌二至三次)。水份差不多收干时放入红椒,翻炒后继续焖一会。焖至栗子和鸡肉块酥烂摊子时,撒入葱花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