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代元福辑撰写的中医著作《经验方》中,栗子被认为是治疗肾虚腰脚无力的高手。将栗子放入袋中悬挂晾干,每天吃上十来个,如果有条件的话再配上猪肾粥一起吃,常年坚持能起到强健肾脏的功效。清代美容养生大王慈禧太后,也对钦点栗子,对栗子钟爱有加。在慈禧太后的御膳食谱中,栗子糕是一款常见甜品,也是补肾强腰的上品。主要做法就是将栗子磨成面粉,然后加冰糖上锅蒸,不仅味美还能强健身体,不得不说慈禧太后真的太会保养了。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宫绣曾对栗子做如下描述:“栗,肾之果也,味咸性温,体重而实,故能人肾补气。凡入肾亏损而见腰脚软弱,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泻,服此无不效。”也是大力肯定了栗子的妙处。
遵化栗仁礼盒因各地的气候、土壤与其它条件的不同,生境各异,致使树形高矮、叶背和果壳上的毛被、果的成熟期、尤以果的大小及其品质都有差异,兼之,本种的栽培历史悠久,在种植过程中,人们选出了适应当地的优良品种。按产区一般把板栗分为北方板栗和南方板栗两种类型,北方遵化批发栗仁礼盒板栗大多作炒食用,南方板栗则做菜用。 北方栗: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燕山及太行山山区及其邻近地区。包括河北,北京,河南北部,山东,陕西,甘肃部分地区及江苏北部。其特点是果形小,单粒平均重10克左右;肉质糯性,含糖量高达20%左右;果肉含淀粉量低,蛋白质含量高;果皮色泽较深,有光泽;香味浓,涩皮易剥离,适于炒食,称糖炒栗子。
列举几种以为主的食疗方法,您不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食用:肾虚、腰酸脚弱:可每日早晚各吃风干(阴干)生栗子5个,细嚼成浆咽下。也可以用鲜栗子30克,置火堆中煨熟吃,每日早晚各1次。气虚咳喘:用鲜栗子60克,瘦猪肉适量,生姜数片,共炖食,每日1次。脾胃虚寒性腹泻:可用栗子30克、大枣10个、茯苓12克、大米60克,共煮粥,加红糖食之。口角炎:栗子富含维生素,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、舌炎、唇炎、阴囊炎的人,可用栗子炒熟食用,每次5枚,每日2次。此外,板栗50克,粳米100克,二者煮粥,老少皆宜,经常食用,具有健脾胃、补肾气、强筋骨的作用。
栗子有着种种妙处,但用的时候还是要多加注意,“物极必反”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栗子也概莫能外。清代王世雄在其著作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曾说:“凡食均需细嚼,连液吞咽则有益。若顿食至饱,凡壅气伤脾。”意思就是告诫大家,吃栗子有益,但也要细嚼慢咽并且不可贪多。如果一次吃太多,不仅不能补养身体还会反过来伤害脾胃。曾给予过栗子极大肯定的药神李时珍,也曾友情提醒大家:“风干之栗,胜于日曝。”也就是告诉我们,未经风干的生栗子极难消化,甚至会对脾胃造成伤害。栗子的食用方法和数量不当,也会导致壅气带膈、脾虚等症状。当然除了吃多会造成负面效果,栗子本身的形态也自带危险。
吃生有什么好处:1.补充肾气。吃生板栗的话,能够给身体补充肾气,那些因为肾虚腰疼的人,嚼几颗生板栗的话,保健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。2.止血效果。生板栗有一种止血的效果,因为皮肤外伤流血的时候,大家可以将生板栗磨碎成泥之后,涂抹在受伤的部位,这样有一定的止血的效果。板栗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:建议大家吃板栗的时候还是选择熟食比较好,生吃板栗数量不能太多,而且板栗生吃口感极差,将板栗煮熟之后,(这里包括各种方法弄熟板栗),吃起来口感也比较不错,还能够有健胃健脾,增加食欲的功效。
板栗炖羊肉:取羊肉100克,切小块,板栗15粒去壳,一同下锅,放入少量植物油(最好是芝麻油,因其有补肾之效)和黄酒微炒,再加水炖煮至肉熟,适量加盐、姜葱等调味品。本汤可佐餐食用,或早饭前喝汤食肉,1周吃3次,连吃2周,相关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。但若患有急性炎症、外感发热、疮疡、热结便秘等,则应忌食。 本品尤其适合年老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,腰膝酸软无力者服食。